久違的柑橘抹茶蛋糕,清新的柚子味已經消失了,又是一股柑橘香精味。失望。
昨天去小黑那玩,kilos 新來了個帥哥咖啡師。講話頭頭是道,但是沖起來不太行,可能還需要磨合……厭氧水洗的 kenya 比例是1:16.5,沖出來前面差強人意(恐龍蛋/甜熟的黑布林跟些微焦糖風味),後面單薄得很,且温度越低澀味越重。咖啡師在努力説服我這是柚子皮或者綠茶的 flavour (我相信我的感官。因為不下三個從業超過五年以上的咖啡師認真表述過我可以去做評委)……怎麼説呢,我覺得當瑕疵風味出現且不超過我能忍受的限度時,這樣的説辭我能接受。當令人不悦的感受積累到越來越明顯的時候,會更傾向於判斷咖啡師這是為自己的能力不足開脱。後來是吃飽飯的小黑給我沖桑托斯的小批次 ASD 處理的瑰夏,芳香物質實在是……這麼説吧,感冒鼻塞嚴重的我都聞得到它的白色花香,非常誇張哈哈哈。
磨了豆之後是超級具象的蜂蜜牛奶,喝起來是青色的李子,一點點豆豉。是杯還過得去稍微讓人 impressed 的咖啡。
今天懶得跑遠,就去工作室找子健交流。工作室選擇沒那麼多,來來去去都是喝水洗的前景。工作室不行啊(。今天子健又調整了沖煮方向,往更平衡的路子去走,濕香非常葡萄柚,喝起來會稍微有點煙燻木質調,偏正山小種方向的茶感,但 body 比起前面幾次醇厚了,喝着明顯知道是杯咖啡而不是一杯茶。前幾次喝着非常早餐紅茶~煙燻木質調是焦糖化發展過頭了,我覺得這個方向就不大好。
有時候會覺得自己蠻挑剔的,但從業七八年的子健會比我挑剔得多。有時候也會好奇,畢竟從事賣產品麼,做生意麼,子健到底是怎麼堅持品味不下降/下沉/向市場妥協的。因為他只負責做設計,他畢竟不是販賣端嗎?真的好奇。聊起 Finca Milan 的瓜味豆,他流露自己的厭惡太明顯了。我個人覺得某類人工產品的出現肯定還是基於市場有需求,產品不是無端出現的,產品是基於特定人羣的需要被設計出來的。香精豆就是這樣。以前我多少也會有點自矜,表示不喜歡香精,因為人工合成的香精太過簡單粗暴直白,給你一個非常具象的風味,直白告訴你,「我就是要做/模擬這個味道」,而像我這樣的手沖咖啡愛好者就毫無想象的空間。喝到現在反而覺得喝香精豆又怎麼樣,重要的是「當下」,我能享受到當下這杯咖啡的快樂就可以了,但子健不同意。子健非常排斥人工合成的而非天然的味道。Finca Milan 的豆子一股超級具象的 IPA 啤酒花味道,會讓他覺得有點踐踏東西,感覺感官受騙。(哈哈哈我覺得人本來就是很容易受騙的動物啊),針對這個 issue 一直在跟我強調天然的可貴跟人工的討厭。我覺得蠻有意思的啦,雖然暫時來講,人工合成的物質確實沒有天然的東西來得好,但我覺得未必一直都是這趨勢,説不定哪天人工做的東西就好過天然的。何必那麼排斥人工合成的物質,強調去擁抱天然呢。
但是回來打字,回味了這番對話,我又大概有點明白子健隱隱約約想表達什麼了。人工合成的技術一旦發展好,那就意味着大批量/低成本複製/流水線生產。匠人的手工可以看出匠人的「道」,可是批量複製的流水線產品卻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