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隨便聊一下港澳和大陸/台灣在譯名上的差異:

眾所周知港澳的譯名是根據粵語讀音來的,但是很多地方沒有強調的是粵語保留了古漢語的「輔音韻尾」,即有以「p」 「t」 「k」「m」「n」等輔音結尾的字。比如「六」這個字在粵語裏讀「luk」,有一個短促微弱的「k」在字的最後。

因此,像「Beckham」,在大陸被譯為「貝克漢姆」,在港澳卻只用了「碧咸」兩個字做譯名。其原因是「碧」的粵語讀音為「bik」,「咸」的粵語讀音為「haam」合在一起就是「bikhaam」,無需像普通話一樣把「beck」的「ck」補上一個元音「e」變成「克(ke)」,把「ham」的「m」加上一個元音「u」變成「姆 (mu)」。所以港澳的譯名因為粵語有輔音韻尾的關係通常比大陸和台灣的都短。

同理,「James」在大陸被譯為「詹姆斯」,在台灣被譯為「詹姆士」,在港澳的譯名則是只有「占士」兩個字。因為「占」在粵語裏讀「zim」,本身已有「m」的音,無需再用多一個「姆」字表示。

@kiokio 这么说来,那种拼音(不知道那种注音的正式称呼法)k其实是发音的吗……我一直以为是使韵母成为一个促音(只听到了停顿没有听到过k的音)

@stall_spin_rotate
其實真正讀起來的確有(日語)促音的感覺,我感覺就是一個做了口型但沒有完全發出來的音。不過「p」「k」之類的塞音韻尾的確沒有「m」這種鼻音韻尾明顯。

你可以用這個 link 搜「咸」應該可以很明確地聽到結尾有個「m」。雖然我聽「p」「k」之類的也是聽得出來的。
hkilang.org/v2/dictionary_resu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Casino

澳洲首家線上賭場上線啦!